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7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外汇存底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升幅为0.91%。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5年8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实物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存底规模上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说,从汇率折算角度看,8月美元指数相对走弱,给我国外汇存底的非美货币资产估值提供了支撑;从资产价格变化角度看,月内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大多上行重估,逐步提升了我国外汇存底规模。
指数投资业务展业六年多以来,永赢基金另辟蹊径,在ETF领域通过创新研发和不断探索,前瞻布局了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指数系列新产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4日,永赢基金ETF管理规模已突破150亿元。
日前,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路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详细回顾了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的探索历程。蔡路平表示,下一步,永赢基金在指数业务上将继续做好基建工作,在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还将在营销配套、人员配置、投资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近期市场情绪持续回暖,慢慢的变多的投资者关注A股的配置价值。同时,伴随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固收+”产品以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门品种。
在此背景下,太平基金于9月1日发行一只“固收+”产品——太平嘉裕债券。据悉,该产品为混合二级债基,由基金经理韩聪与张子权共同管理。近期,两位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这并非两人第一次共管公募产品。早在2022年,由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太平嘉和三个月定开产品便已成立。在太平资产任职时,两人亦搭档共管寿险等绝对收益类产品。
在公募行业降费潮起的同时,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结合自己资源禀赋,加大力度挖掘产品结构亮点,在今年上半年的顺风行情中打造出诸多规模增量显著、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的重点单品。得益于此,上半年超过半数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实现管理费收入的同比增长,进一步巩固自身根基,为行业高水平发展转型积蓄力量。
一方面,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机构凭借多元的产品类型与健康的产品结构,在指数业务以及固收、主动权益业务方面,涌现出诸多规模亮点;另一方面,部分大中型公募机构发挥差异化禀赋,借助风口集中力量扩大一马当先的优势,打造出很多爆款单品。
此前,由于受到产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高费率主动权益产品、明星基金经理出走、主动权益基金回本后遭遇赎回等因素影响,特别是2024年11月龙头宽基ETF集体降费,给部分公募机构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压力。身处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变革时代,业内人士建议,公募机构不仅一定要通过提升投研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客户服务、强化科学技术赋能等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还要控制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达到35.08万亿元。
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高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震荡上行,权益类基金表现抢眼。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4至8月,主动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为22.79%,主动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为21.49%。短短5个月时间,如此抢眼的业绩回报,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屡创新高,ETF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ETF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最新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慢慢的变多的投资者借道权益ETF入市。
1998年开始起步的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历经27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已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选择。但是也应看到,规模的扩张并不代表行业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在公募基金追求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35万亿元应成为行业以投资者为本的新起点,而非简单追求规模扩张的里程碑。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元,产品数量超越13000只。
指数化投资加速、稳健类产品需求增加、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回归。当下,三大引擎正推动着行业奔腾向前。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亦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海阔凭鱼跃。
量增之后,更须提质。站在新起点,公募基金如何在规模之上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值得期待。
围绕供应链及生态建设半导体设备企业共线日,在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2025)半导体制造与设备及核心部件董事长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微公司、日联科技等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及生态建设等关键议题,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中微公司资深副总裁、全球业务管理及刻蚀产品事业总部、EPI及D-RIDPECVD产品部总经理丛海表示,中微公司始终构建开放、全球化且长期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在过去14年保持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大于35%,其中2024年同比增长44.7%。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1亿元,同比增长43.9%。其中,占公司收入75%以上的主打设备——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在上半年实现销售额37.81亿元,同比增长约40.1%。据介绍,这离不开国产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中微公司与江苏神州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供应商合作,成功攻克众多技术难题,保障国内大型半导体厂生产。
9月5日至7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举行。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重点专项活动,大会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国家最新政策方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吸引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嘉宾参会。
近年来,随着长期资金市场迈向成熟,公募整体规模的“含权量”(指权益基金的占比)也在迅猛增长。
虽然权益基金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但债基、货基依旧担纲着主力,权益产品贡献度依旧不足两成。对比发达市场,国内公募的权益产品比例仍有很大抬升空间。有公募人士指出,布局含权产品成为当前基金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实现“长钱长投”,解决长期资金市场资金短、波动大的顽疾。更多公募资金长期沉淀在权益资产后,一级市场融资、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将获得持续“弹药”,长期资金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能够真正落地。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发布,意味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已步入新阶段,公募基金行业高水平发展即将迈向新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据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数据,梳理各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风险管理指标发现,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健向好,仅有7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有小幅反弹,其余35家均保持资产质量平稳或优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不良资产拨备计提,导致近七成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下滑。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以医药为主营业务的向日葵今日起停牌,公司计划收购的标的之一从事半导体材料行业。
9月6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汽车”)重整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飞”)发布了《致供应商白皮书》,明确基于2025年4月份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翔飞已全面接管威马汽车四家核心公司,将推动EX5与E5车型于本月在温州基地恢复量产。同时,威马汽车还披露了公司2025年至2030年“三步走”发展规划,表示将于2028年启动IPO筹备,2030年冲击百万辆年产量与1200亿元营收目标,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正式“回归”。
“在复工复产方面,威马汽车当前仍面临、产品技术落后以及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等重重挑战。上述白皮书未详述复工复产资金需求与计划,公司长时间停产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急需新产品研究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威马汽车复工复产还需完成员工招聘、供应商重组和销售网络建设等诸多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随着海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公司的产品出口也面临难题。
港股市场再融资活动活跃,年内港股公司配售规模合计突破2000亿港元大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按上市日期计,截至9月5日,年内港股公司累计完成281起配售,配售规模约2034.78亿港元,同比增长506.33%,规模远超过年内新股募资额。目前还有多家公司正在推进配售计划。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公布2025年8月末外汇存底规模数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外汇存底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升幅为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