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快速地发展的今天,自动化技术正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近日,亚马逊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Blue Jay”的新型仓库机器人系统,这一创新将为物流和仓储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Blue Jay”系统由一系列机械臂组成,这些机械臂悬挂在类似传送带的轨道上,末端配备吸盘装置,能够灵活地抓取和分拣不一样的形状和尺寸的物品。亚马逊在其官方博客中指出,这款机器人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将过去三个独立的机器人工作站整合为一个高效的作业单元,能够在同一位置完成拾取、分拣与整合操作。
这一系统的推出,标志着亚马逊在仓库自动化领域的又一次重要进展。通过“Blue Jay”,亚马逊希望可以协助员工完成那些原本费力的工作,从而在更小的物理空间内实现更高的效率。目前,亚马逊正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座仓库来测试,初步观察显示,该系统能够对“仓库中约75%的存储物品”进行相对有效的拾取、打包、存放与整合。
亚马逊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部署了多款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涵盖了从货架取货到包裹分拣等各类任务。今年5月,该公司还推出了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系统“火神”(Vulcan)。这一系列的自动化举措,很大程度上源于亚马逊在2012年以7.75亿美元收购基瓦系统公司(Kiva Systems)的战略决策。
然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外界对其对员工队伍的影响也开始引发广泛关注。根据《》的调查,亚马逊自动化团队预计,到2027年,这项技术可能使公司在美国避免招聘超过16万名员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亚马逊每打包并配送一件商品,就能节省约30美分的成本。对此,亚马逊方面回应称,这些文件的内容并不完整,并未全面反映公司的招聘战略。
亚马逊曾表示,推进仓库自动化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性,减少工伤,但这一说法却存在争议。202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配备机器人的亚马逊仓库,其工伤率实际上高于未实现自动化的仓库。虽然亚马逊在招聘方面表示,今年假日购物季将招聘25万名全职及兼职员工,与过去两年持平,但其自动化策略的未来走向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周三的报告中估算,到2027年,亚马逊通过部署自动化仓库以及降低劳动力和履约成本,有望为公司节省高达40亿美元的成本。尽管如此,亚马逊仍然强调,员工始终是其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减少员工的体力劳动,简化决策流程,并创造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为此,亚马逊推出了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技术学徒项目,帮助员工提升与机器人设备维护和监控相关的技能,以适应这一一直在变化的工作环境。
除了“Blue Jay”机器人系统,亚马逊还在同一天推出了一款面向配送司机的增强现实(AR)眼镜。这款眼镜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及摄像头,可以帮助司机扫描包裹,并在视野范围内叠加信息数据显示,提供逐向导航、危险提示及任务提醒。此外,如果客户住宅区域有狗出现,眼镜还能发出语音警报,提醒司机注意安全。
这一系统的推出,展示了亚马逊在配送流程中不断融入新技术的决心。过去几年,该公司已在配送流程中引入了慢慢的变多的智能技术,包括用于追踪和评分驾驶行为的智能手机应用,以及可帮助司机识别每个配送点对应包裹的人工智能工具。
总的来说,亚马逊的“Blue Jay”机器人系统和AR眼镜的推出,不仅是该公司在仓库和配送领域自动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未来的物流和仓储行业将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如何平衡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发展,将是亚马逊及别的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未来,亚马逊如何在自动化与员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对其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亚马逊的每一步创新都可能引领行业的变革,可以让我们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