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宝:85后大疆前员工创业一年赚80亿拿下全球第一!网友:中产收割机

来源:竞技宝    发布时间:2025-10-27 03:42:14
竞技宝jjb官网:

  (简称“电箱箱”),正从专业驴友的背包,迅速涌入大众消费者的后备箱。它不仅是露营标配,更成为家庭应急备灾、摆摊谋生的可靠能源。

  在跨境电商的浩瀚海洋中,一家名为正浩EcoFlow的中国公司,凭借这类产品,仅用8年时间就冲上全球便携储能行业前列。它的营收逼近80亿元。

  创始人王雷,37岁博士,出身大疆电池研发部。有人调侃,他不过是“卖移动充电宝的”,却干成了一门全球百亿级的大生意。

  露营热的变化,最能说明市场趋势。过去一年,小红书上的露营爱好者们,分享清单静悄悄地“变轻了”。天幕、折叠椅、咖啡壶仍是标配,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李单上,最不能少的就是——便携电源。

  它能让深山野岭亮起一串灯、咕嘟咕嘟煮起火锅,还能给无人机、相机、手机不断供电。没有它,精致露营的体验感直接腰斩。

  这并非小众玩家的自嗨。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已跃升至62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73%。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6年,该市场规模将冲至882.3亿元。

  1、户外生活方式的兴起。疫情之后,人们对城市的封闭空间产生疲惫感,户外变成一种解压出口。从中国到欧美,露营、自驾、房车出行全面火爆。电力保障成了户外消费的核心环节。

  2、灾备需求的抬头。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美国飓风、日本地震,断电成为常态。备用电源不再是奢侈,而是刚需。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在日本多家电器店的货架上,户外移动电源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制造,其中超过半数为中国自有品牌。

  一位名为原田悠史的日本上班族曾在“3·11”大地震中亲历漫长停电,自此成为户外电源的忠实用户。

  他表示,家中长期备有中国品牌的储能设备,“不仅仅可以保障一周左右的应急用电,还可通过闪光发出求救信号”。

  更妙的是,“电箱箱”的场景远比想象多:有人用它给小摊车供电,有人放家里当停电保险,有人开房车出远门,直接靠它支撑照明和冰箱。

  一个看似“电池箱子”的东西,硬是被露营、家庭、灾区等多场景推上风口,一跃成为全世界百亿级市场的核心产品。

  正浩EcoFlow的创始人王雷,是典型的“技术派”创业者。1988年出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曾是大疆电池研发部门的负责人。

  今天你在天上看到的那些无人机能飞那么久,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因为他当年啃下的电池难题。

  但在2017年,他突然转身,放弃大疆高管的位置,拉着几个老同事出来“单干”,目标直指一个当时几乎没人看好的赛道——便携式储能。

  王雷为何需要这么干?在一场采访中他回答地很直白:“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对真实世界的影响可能是零。我想做点实实在在的影响。”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却正好解释了他为什么敢辞掉安稳地工作,选择跳进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泥潭。

  其导师也曾提醒王雷:“要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这句话后来也成了他常挂在嘴边对团队的要求。

  创业一开始,他和伙伴们就碰上了资金紧张、产品没人买的困境。好在不久后,李泽湘、甘洁等知名科技投资人投来了“第一桶金”。

  2019年,他们推出了第一款现象级产品DELTA 1300。这款电源解决了充电太慢及带不动大功率电器两个关键痛点。

  在海外市场,这一款产品直接火到脱销。凭借在技术和设计上的持续突破,正浩团队陆续获得包括福布斯《30 Under 30 Energy》、红点设计奖在内的多项认可,行业声量迅速打响。

  王雷有一句话很出名:“任何好的科技,可以而且应该为每个人服务。”这句话,几乎成了正浩的产品信条。

  所以他们的产品路线一直很清晰:既要满足硬核户外玩家的极端需求,也要考虑普普通通的家庭的日常场景。

  比如他们推出的RIVER 2 Pro 系列,价格更亲民,性能和便携性兼顾,直接让“电箱箱”走进了普通用户的购物车。

  到2022年,正浩的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约72.5 亿元。2023年,市占有率达到35%,已超越了第二名至第四名品牌的总和,稳坐全球移动储能市场头把交椅。

  从实验室里买垃圾桶开始,到大疆搭建电池研发体系,再到正浩EcoFlow冲到全球第一。

  王雷的创业故事,正好印证了他自己那句总结:创业,本质上是一个复杂度持续不断的增加的过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但唯有专注和定力,才能走向明天。

  在欧美市场,正浩主打的是“户外生活”场景。露营、房车、自驾游的风潮,让便携储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配件”。

  因此,正浩的营销重点是突出大功率电器的适配能力,以及对环保新能源理念的支持,用故事化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让电源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户外自由的保障。

  日本市场则完全不同。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让家庭对“灾备电源”的需求非常旺盛。正浩在日本的宣传,更多强调的是“关键时刻能撑得住”,将产品定位为居家必备的安全储备。

  王雷曾在采访中解释:“日本用户的生活方式与欧美市场相近,但在灾备场景下,转化效率甚至高于美国。”这也是他们选择日本作为首批重点市场的原因之一。

  在渠道层面,正浩的打法也颇具层次感。线上方面,亚马逊、日本乐天等成熟电子商务平台是基本盘。

  同时配合自建独立站,tiktok等平台打造品牌,既保证了销量,也积累了第一方数据和用户资产。

  线下则更具冲击力,他们把产品摆进了 Walmart、Costco、迪卡侬这些国际零售巨头的货架。

  与单纯的线上销售不同,线下零售让我们消费者可以直观体验重量、功率、充电速度等性能,提升了购买决策的确定性。

  这种双线结合的打法,使正浩的全球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据行业研究数据,2022 年,正浩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七成,成为便携储能赛道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品牌之一。

  当然,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欧美市场竞争者环伺,从 Anker、Jackery 到本土能源企业,都在盯着同一块市场蛋糕。

  更复杂的是,不同国家的电池安全认证、物流关税政策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正浩的探索证明,中国制造并不仅仅是“代工”的代名词,在细分赛道里,一样能走出品牌化、国际化的路径。

  正浩的出海轨迹,正成为中国硬件公司的一种“参考模板”:聚焦痛点、建立壁垒,再通过场景化叙事和渠道深耕,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舞台。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电池储能市场规模为250.2亿美元,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26.3亿美元增长到1140.5亿美元,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达19.58%。机会很大,但能吃到的,永远有限。

  安克创新去年总营收247.1亿元,同比增长41%,储能业务单独就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184%。海辰储能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三,服务客户覆盖20多个国家,估值飙升至300亿元。

  国内巨头华为、小米也不闲着,依托品牌和渠道优势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海外市场出货量逐步扩大,对专业储能企业形成直接压力。

  对于正浩来说,压力可想而知。高功率产品技术门槛高,逆变器效率、电池热管理等核心技术必须过关。

  海外市场还需要面对价格波动和关税调整的双重不确定性。与安克、海辰相比,正浩在全球品牌认知和渠道布局上仍在成长阶段,出海之路并不轻松。